聚焦新课标,构建“双减”新课堂——漳州第一中学开展2022年市级教学开放活动报道之碧湖分会场
发布时间:2022-12-20 13:44:44 人气:82
碧波万顷,教研花开;杏坛百年,馨香满怀。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推动育人方式变革,搭建跨校教师交流平台,扩大学校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示范辐射作用,2022年12月14日至16日,漳州第一中学和漳州第一中学古雷港分校、平和县南胜中学联合开展了以“聚焦新课标,构建‘双减’新课堂”为主题的市级教学开放活动。
本次联合开放活动中,碧湖分会场共有五个学科开展研讨活动。各位开课教师积极准备、精心设计、各展风采,展示了多节基于新课标理念指导、富含学科特色的精品示范课。
英语专场
科技赋能,心随“耳”动
漳州一中碧湖校区正高级教师、英语教研组组长,福建省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漳州市首届研究型名师,漳州市优秀教师林丽彬老师,结合她所负责的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中考英语“人机对话”新政下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FJJKZX21-300)课题研讨活动,以云直播方式,开设了题为《中考英语“人机对话”新政下听说教学策略指导与实践》讲座。
林丽彬老师从中考口语测评“人人对话”向“人机对话”的方式变化趋势切入,详细阐释了有关人机对话的概念定义、实施的可能性,以及顺应“人机对话”之变、结合听力教学文本的语用解读以及英语有声作业的优化设计分析,提出了适应“人机对话”新政下的4G教学策略。讲座观点新颖前瞻,策略可观可行,受到来自各地市的同行的一致好评。
数学专场
聚焦“双新”,深耕课堂
数学专场上,漳州一中的张斌老师和平和县南胜中学的吴跃生老师带来了八上第六章第二节《中位数和众数》的同课异构。
漳州一中的张斌老师率先开课,课堂以学生表演小剧场开始,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开启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巧妙地引发学生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开展新知探究的兴趣;接着,张斌老师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位数及众数的概念及求法,并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归纳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三者的优缺点,从而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整节课课堂生动有趣,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形成连贯一致的知识脉络。
来自平和县南胜中学的吴跃生老师以两个问题情境引入,扎实地复习了上一节课平均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不能很好反映情境中数据的集中趋势,从而产生寻找新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必要性,紧接着利用书本例题,介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正确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例题和练习的设置富有代表性和层次性,使得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漳州一中碧湖校区数学教研组长颜月红老师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颜月红老师为两位开课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点赞,她指出,两位教师所选择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引导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也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让学生体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与实用价值。
德法专场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德法专场中,漳州一中的林爱玉老师和平和县南胜中学的杨建森老师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纷呈的教学公开课。
率先开课的是平和县南胜中学的杨建森老师,他执教的八上第八课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材多样化,如孟晚舟回国的视频、新旧中国对比照片、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图片,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同时,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此外,杨建森老师精心设置了课堂练习并当堂讲解,讲练结合,充分展现了老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
紧接着是漳州一中的林爱玉老师的同课异构。林爱玉老师以时政小主播的形式,让学生播报“佩洛西窜访台湾”的新闻并谈感受,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感,充分挖掘时政新闻素材,又突破了“认识国家利益”这一难点。本节课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设计让学生畅想新年愿望、并与全班分享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学生分享的新年愿望来分析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展示了漳州的发展变迁,2022年漳州十大民生实事评选,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既突出了重点,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目标。
听课老师们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一致认为两位开课教师以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为我们展示了聚焦新课标的高效新课堂。
历史专场
传道拓新,赓续前行
在历史专场中,由漳州一中碧湖校区董素敏老师和漳州一中芝山校区张龙珠老师分别进行公开课展示。
董素敏老师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由此突破重难点。同时,董素敏老师运用地图作为贯穿全课的线索说明长征史事,辅以英雄人物故事填充课堂,引导学生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升华了本课的现实意义。
张龙珠老师的课堂则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她的《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对应课标突出重点知识,选用典型直观的史料揭露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罪行、突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团结抗战主张和领导作用。本课由导入开始,以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线索进行知识点串联,前后呼应,既运用聂耳的创作分析那个时代的民族危难与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又联系现实引领学生感受当下民族精神的传承。
听课老师们针对以上两课进行评课交流,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结合当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关于“从单元化的视角指导教学”“精简材料以突出重点”“细节提升方面探索跨学科活动”等一系列优化课堂的建议。通过此次研讨,老师们收获颇丰,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方向。
听课老师评课
美术专场
美闻美研,美美与共
美术专场上,漳州一中林月红老师展示了八年级下册《绚烂的民族文化》一课。
针对八年级“学会继承并发展文化遗产”这一学习目标,林月红老师采用自主探究模式,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地探访、查找图书的方式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并结合漳州的历史地理的条件,讲解漳州的畲族文化与畲族的服饰特点,让美术课程走出教室,对接现实社会;在课堂制作环节中,学生则利用收集的资料,制作、穿戴少数民族特有的饰品款式,并进行评价,这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作品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自觉反思艺术衍生品在功能性、美观性等方面的优缺点。
课后,漳州一中碧湖校区美术组备课组长张翎老师与王晓兰老师对公开课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林老师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以班上畲族同学作为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民族服饰特点,更以扎实的基本功、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堂。
本次联合教学开放活动通过探索教学新模式,践行课堂新标准,研讨课程新评价,落实大单元教学理念,全面且深入地呈现了三校教学的新面貌。此后,我校也将进一步深化校本和跨校教研,变革育人方式,形成具有“漳一”经验和“漳一”特色的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终审:碧湖校区办公室